Note
本文档翻译自: http://redis.io/topics/transactions 。
MULTI 、 EXEC 、 DISCARD 和 WATCH 是 Redis 事务的基础。
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, 并且带有以下两个重要的保证:
事务是一个单独的隔离操作: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序列化、按顺序地执行。事务在执行的过程中,不会被其他客户端发送来的命令请求所打断。
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:事务中的命令要么全部被执行,要么全部都不执行。
EXEC 命令负责触发并执行事务中的所有命令:
当使用 AOF 方式做持久化的时候, Redis 会使用单个 write(2)
命令将事务写入到磁盘中。
然而,如果 Redis 服务器因为某些原因被管理员杀死,或者遇上某种硬件故障,那么可能只有部分事务命令会被成功写入到磁盘中。
如果 Redis 在重新启动时发现 AOF 文件出了这样的问题,那么它会退出,并汇报一个错误。
使用 redis-check-aof
程序可以修复这一问题:它会移除 AOF 文件中不完整事务的信息,确保服务器可以顺利启动。
从 2.2 版本开始,Redis 还可以通过乐观锁(optimistic lock)实现 CAS (check-and-set)操作,具体信息请参考文档的后半部分。
MULTI 命令用于开启一个事务,它总是返回 OK
。
MULTI 执行之后, 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, 这些命令不会立即被执行, 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, 当 EXEC 命令被调用时, 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。
另一方面, 通过调用 DISCARD , 客户端可以清空事务队列, 并放弃执行事务。
以下是一个事务例子,
它原子地增加了 foo
和 bar
两个键的值:
> MULTI
OK
> INCR foo
QUEUED
> INCR bar
QUEUED
> EXEC
1) (integer) 1
2) (integer) 1
EXEC 命令的回复是一个数组,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执行事务中的命令所产生的回复。 其中, 回复元素的先后顺序和命令发送的先后顺序一致。
当客户端处于事务状态时,
所有传入的命令都会返回一个内容为 QUEUED
的状态回复(status reply),
这些被入队的命令将在 EXEC 命令被调用时执行。
使用事务时可能会遇上以下两种错误:
maxmemory
设置了最大内存限制的话)。对于发生在 EXEC 执行之前的错误,客户端以前的做法是检查命令入队所得的返回值:如果命令入队时返回 QUEUED
,那么入队成功;否则,就是入队失败。如果有命令在入队时失败,那么大部分客户端都会停止并取消这个事务。
不过,从 Redis 2.6.5 开始,服务器会对命令入队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,并在客户端调用 EXEC 命令时,拒绝执行并自动放弃这个事务。
在 Redis 2.6.5 以前, Redis 只执行事务中那些入队成功的命令,而忽略那些入队失败的命令。 而新的处理方式则使得在流水线(pipeline)中包含事务变得简单,因为发送事务和读取事务的回复都只需要和服务器进行一次通讯。
至于那些在 EXEC 命令执行之后所产生的错误, 并没有对它们进行特别处理: 即使事务中有某个/某些命令在执行时产生了错误, 事务中的其他命令仍然会继续执行。
从协议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,会更容易理解一些。 以下例子中, LPOP 命令的执行将出错, 尽管调用它的语法是正确的:
Trying 127.0.0.1...
Connected to localhost.
Escape character is '^]'.
MULTI
+OK
SET a 3
abc
+QUEUED
LPOP a
+QUEUED
EXEC
*2
+OK
-ERR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
EXEC 返回两条批量回复(bulk reply):
第一条是 OK
,而第二条是 -ERR
。
至于怎样用合适的方法来表示事务中的错误,
则是由客户端自己决定的。
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样一条, 即使事务中有某条/某些命令执行失败了, 事务队列中的其他命令仍然会继续执行 —— Redis 不会停止执行事务中的命令。
以下例子展示的是另一种情况, 当命令在入队时产生错误, 错误会立即被返回给客户端:
MULTI
+OK
INCR a b c
-ERR 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for 'incr' command
如果你有使用关系式数据库的经验, 那么 “Redis 在事务失败时不进行回滚,而是继续执行余下的命令”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奇怪。
以下是这种做法的优点:
有种观点认为 Redis 处理事务的做法会产生 bug ,
然而需要注意的是,
在通常情况下,
回滚并不能解决编程错误带来的问题。
举个例子,
如果你本来想通过 INCR 命令将键的值加上 1
,
却不小心加上了 2
,
又或者对错误类型的键执行了 INCR ,
回滚是没有办法处理这些情况的。
鉴于没有任何机制能避免程序员自己造成的错误, 并且这类错误通常不会在生产环境中出现, 所以 Redis 选择了更简单、更快速的无回滚方式来处理事务。
当执行 DISCARD 命令时, 事务会被放弃, 事务队列会被清空, 并且客户端会从事务状态中退出:
redis> SET foo 1
OK
redis> MULTI
OK
redis> INCR foo
QUEUED
redis> DISCARD
OK
redis> GET foo
"1"
WATCH 命令可以为 Redis 事务提供 check-and-set (CAS)行为。
被 WATCH 的键会被监视,并会发觉这些键是否被改动过了。 如果有至少一个被监视的键在 EXEC 执行之前被修改了, 那么整个事务都会被取消, EXEC 返回空多条批量回复(null multi-bulk reply)来表示事务已经失败。
举个例子,
假设我们需要原子性地为某个值进行增 1
操作(假设 INCR 不存在)。
首先我们可能会这样做:
val = GET mykey
val = val + 1
SET mykey $val
上面的这个实现在只有一个客户端的时候可以执行得很好。 但是, 当多个客户端同时对同一个键进行这样的操作时, 就会产生竞争条件。
举个例子,
如果客户端 A 和 B 都读取了键原来的值,
比如 10
,
那么两个客户端都会将键的值设为 11
,
但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12
才对。
有了 WATCH , 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了:
WATCH mykey
val = GET mykey
val = val + 1
MULTI
SET mykey $val
EXEC
使用上面的代码,
如果在 WATCH 执行之后,
EXEC 执行之前,
有其他客户端修改了 mykey
的值,
那么当前客户端的事务就会失败。
程序需要做的,
就是不断重试这个操作,
直到没有发生碰撞为止。
这种形式的锁被称作乐观锁, 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锁机制。 并且因为大多数情况下, 不同的客户端会访问不同的键, 碰撞的情况一般都很少, 所以通常并不需要进行重试。
WATCH 使得 EXEC 命令需要有条件地执行: 事务只能在所有被监视键都没有被修改的前提下执行, 如果这个前提不能满足的话,事务就不会被执行。
Note
如果你使用 WATCH 监视了一个带过期时间的键, 那么即使这个键过期了, 事务仍然可以正常执行,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情况,请看这个帖子: 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redis/issues/detail?id=270
WATCH 命令可以被调用多次。 对键的监视从 WATCH 执行之后开始生效, 直到调用 EXEC 为止。
用户还可以在单个 WATCH 命令中监视任意多个键, 就像这样:
redis> WATCH key1 key2 key3
OK
当 EXEC 被调用时, 不管事务是否成功执行, 对所有键的监视都会被取消。
另外, 当客户端断开连接时, 该客户端对键的监视也会被取消。
使用无参数的 UNWATCH 命令可以手动取消对所有键的监视。 对于一些需要改动多个键的事务, 有时候程序需要同时对多个键进行加锁, 然后检查这些键的当前值是否符合程序的要求。 当值达不到要求时, 就可以使用 UNWATCH 命令来取消目前对键的监视, 中途放弃这个事务, 并等待事务的下次尝试。
WATCH 可以用于创建 Redis 没有内置的原子操作。
举个例子,
以下代码实现了原创的 ZPOP
命令,
它可以原子地弹出有序集合中分值(score)最小的元素:
WATCH zset
element = ZRANGE zset 0 0
MULTI
ZREM zset element
EXEC
程序只要重复执行这段代码, 直到 EXEC 的返回值不是空多条回复(null multi-bulk reply)即可。
从定义上来说, Redis 中的脚本本身就是一种事务, 所以任何在事务里可以完成的事, 在脚本里面也能完成。 并且一般来说, 使用脚本要来得更简单,并且速度更快。
因为脚本功能是 Redis 2.6 才引入的, 而事务功能则更早之前就存在了, 所以 Redis 才会同时存在两种处理事务的方法。
不过我们并不打算在短时间内就移除事务功能, 因为事务提供了一种即使不使用脚本, 也可以避免竞争条件的方法, 而且事务本身的实现并不复杂。
不过在不远的将来, 可能所有用户都会只使用脚本来实现事务也说不定。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的话, 那么我们将废弃并最终移除事务功能。